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COD检测仪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重铬酸钾氧化法,其核心是通过强氧化剂(重铬酸钾)在强酸性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,剩余氧化剂通过滴定或比色法测定,进而换算为化学需氧量(COD)浓度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方法:
滴定法
在强酸介质中,过量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后,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重铬酸钾,通过消耗量计算COD值。此方法为传统国标法(如回流消解法),测量范围广(如30-700mg/L),但操作繁琐、耗时长(需2小时回流),且需使用银盐等药剂,易造成二次污染。
比色法
水样与预制试剂混合后,在高温(如165℃)下消解10-15分钟,使有机物充分氧化。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特定波长(如600nm或440nm)下三价铬(Cr³⁺)或六价铬(Cr⁶⁺)的吸光度,直接换算为COD值。此方法操作简单、速度快(20分钟内完成),且误差较小(通常<5%),是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的主流方法。
UV法基于水样中有机物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,无需化学试剂,通过测量254nm波长下的吸光度换算COD值。此方法适用于无色透明、成分稳定的水质(如饮用水、地表水),具有测量准确、费用低廉的优势。但其受乙醇、有机酸等不具紫外吸光性物质的限制,难以推广至高污染工业废水检测。
化学法(比色法)更准确:比色法通过标准试剂和精密分光光度计,可消除人为操作误差,且覆盖大部分水质范围(如15-1000mg/L),适合实验室和工业场景。
物理法(UV法)有局限性:虽无需化学试剂,但仅适用于特定水质,且对悬浮物、色度敏感,需定期校准。
结论:若追求高精度和广泛适用性,比色法是更优选择;若检测无色透明水体且需快速筛查,UV法可作为补充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水质特点、检测场景和成本综合选择方法。
扫一扫,添加微信
服务电话: